民國34年
|
光復前,租用台中市第二零售市場北邊(臨中正路)營業。 |
民國36年
|
政府公佈「台灣省魚市場管理辦法」。 |
民國40年2月
|
政府修正公佈「台灣省魚市場管理規則」。 |
民國40年4月
|
本魚市場以信託登記方式,由台中市政府指派職員四人,省漁會指派職員或代表三人,共同組織「台中市魚市場管理委員會」經營魚市場;主任委員由市長擔任。 |
民國48年5月
|
因感於租用場地狹小(約80坪)、設備簡陋,無法因應業務需求,乃由魚市場歷年結餘金,並向農復會、本市各行庫、果菜市場、民間等借貸,共籌措新台幣490餘萬元;於台中港路一段自行購置場地興建魚市場。 |
民國50年10月
|
遷場至台中港路新建市場繼續營業,原租用場地及設施無條件退還與市府。 |
民國69年2月
|
本市場業務發展迅速,台中港路之場地已呈飽和狀態,乃開始規劃以產置產方式辦理魚市場遷建。
|
民國71年9月
|
行政院公佈「農產品市場交易法」。 |
民國75年5月
|
本市場依據該法規定,再度改組為「台中魚市場股份有限公司」。股權權宜登記為台中市政府佔49%,台灣省漁會佔51%,係為維持民營型態所作之權宜措施。
|
民國77年1月
|
正式以『台中魚市場股份有限公司』名義,經營漁產品之批發交易業務。
|
民國78年9月
|
價購南屯路三段39號之現址,土地面積一萬二千餘坪,供遷場之用。
|
民國80年11月
|
標售台中港路魚市場房地產,攤還購地借款。 |
民國81年3月
|
發包興建臨時市場工程,並在87天內完工。 |
民國81年6月
|
遷至新臨時市場(現址)繼續營業。 |
民國85年9月
|
配合環保政策,興建符合污水排放標準之污水處理廠。 |
民國86年1月
|
配合環保署訂定之「一般容器回收清除處理辦法」設置保麗龍廢棄魚箱清除處理回收機。
|
民國89年8月
|
開始推動電腦拍賣作業,朝公平、公正、公開之現代化魚市場邁進。
|
民國90年7月
|
電腦拍賣逐線啟用。 |
民國92年2月
|
92/02/29新大樓興建工程辦理發包。 |
民國95年5月
|
新大樓興建工程竣工。 |
民國95年11月
|
95/11/12增設十線電腦拍賣系統辦理發包。 |
民國96年5月
|
96/05/30增設十線電腦拍賣系統竣工啟用。 |
民國96年6月
|
96/06/13通過ISO 9001:2000認證。 |
民國96年6月
|
96/06/22日正式搬遷至新大樓營運。 |
民國96年7月
|
96/07/14日辦理新場啟用典禮。 |
民國96年11月
|
籌劃觀光休閒魚市及三、四樓之海洋生態教育館。 |
民國96年12月
|
申請商標註冊。 |
民國98年2月15日
|
觀光休閒魚市動工。 |
民國99年1月
|
觀光休閒魚市開幕。 |
民國100年3月
|
籌備企鵝海洋生態館。 |
民國101年 7月
|
潮港城國際美食館入場共同打造餐飲指標。 |
民國104年1月
|
台中魚市場園區概念成型。 |
民國104年8月
|
廣場改建‧園區綠美化完工。 |
民國104年9月
|
正視食安問題,生產溯源拍賣線小組成立。 |
民國104年12月
|
積極推動RFI責任漁業指標。 |
民國105年5月 |
拓展<漁事推廣>業務。 |
民國105年10月
|
生產溯源拍賣線啟動。 |